1、急性放射病:放射性核素可通过呼吸道吸入、皮肤伤口及消化道吸收进入体内,引起内辐射,导致急性放射病的发生,机体出现疲劳、头晕、失眠、皮肤发红、结膜炎、黏膜溃疡、出血、脱发、腹泻、呕吐等症状;
2、白细胞下降:受到较重的核污染时,患者还会出现白细胞急剧下降的情况,引起呕吐、腹泻,甚至休克、死亡;
3、影响生育:孕妇若受到核污染,腹中胎儿畸形、患遗传性病变的发生率大幅度增加,可影响几代人的健康;
4、癌症:核污染是癌症的高危因素之一,其放射性可导致健康细胞基因突变,转化为异常增殖的癌细胞,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。一般身体接受到的辐射量越多,致癌的风险也就越大。
核污染水对人体的危害主要包括内、外照射损伤、放射性物质沉积和长期生态影响。
一、放射性物质沉积:放射性元素通过水环境进入人体后,在人体内部发生生物富集现象,堆积在骨骼、器官等部位,影响正常的生理功能。当人体饮用或接触受污染的水源时,放射性物质可以逐渐积累在组织和器官中,特别是骨骼和肝脏等处。这些沉积物会干扰正常的细胞功能,破坏身体的平衡。
二、内、外照射损伤:接触受污染的水源,放射性物质会引发细胞损伤、DNA结构损伤,甚至直接导致细胞死亡。过量的照射还可能引发急性放射病。放射性物质释放出的辐射能够穿透人体组织,对身体造成损害。这种辐射主要分为两种类型:内照射和外照射。内照射是指放射性物质进入体内并释放辐射,直接对内部器官和组织进行照射。外照射是指放射性物质在体外释放辐射,直接照射到身体表面。这些辐射能够导致细胞的损伤,包括基因突变、细胞死亡等。
三、长期生态影响:放射性物质污染水源后,可能对生态环境产生影响,污染饮用水、植物、动物等,进而影响人体的食物来源和健康。长期摄入低剂量的放射性物质还有可能导致慢性疾病,如癌症等。放射性物质排放到水源中会污染生态系统,影响水生生物的生存和繁殖,进而影响人类的食物链。此外,放射性物质还可以通过大气沉降、土壤吸附等方式进入农作物和牲畜,从而直接影响人类的食物来源和健康。
为了避免核污染水的危害,需要采取严密的环境监测,保证水源的安全。同时,在日常生活中,我们也应该注意饮用水的水质,及时处理污染突发事件,确保自己和家人的健康安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