资料图
昨天,记者从温州市妇联获悉,在全国妇联组织开展的寻找“最美家庭”活动中,瑞安蔡笑晚一家上榜全国百户最美家庭,是我市唯一的上榜家庭。
一个称号:父亲蔡笑晚人称“人才魔术师”
因为成功的教子模式,蔡笑晚被人称为“人才魔术师”。
他养育的6个子女有5个是博士、1个是硕士。大儿子蔡天文为美国康奈尔大学博士毕业,现为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终身教授兼国家“千人计划”入选专家;二儿子蔡天武,14岁时成为中国科技大学的少年大学生,19岁考上李政道博士主办的CASPEA留美博士班,25岁在美国罗切斯特大学取得博士学位,现为美国高盛公司副总裁;三儿子蔡天师,北京外国语学院毕业,被美国圣约翰大学录取,后也取得了博士学位;四子蔡天润,华西医科大学医学系毕业,被美国阿肯色州立大学录取为博士生;五子蔡天君,中国科技大学硕士;小女儿蔡天西,18岁成为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博士,30多岁时被聘为美国哈佛大学终身教授。
蔡笑晚把“父亲”这个角色当成事业来演绎,先后出版《我的事业是父亲》、《我的事业是父亲2·蔡笑晚教育家书》、《我的事业是父亲3·蔡笑晚家庭教育演讲录》等5本书籍。希望通过文字,与更多家长分享育子经验,进一步唤起社会的父教意识。
六张存折:孩子取得成绩就获奖励
蔡笑晚家挂着一幅手工刺绣,绣有“家,是宁静的港湾”。蔡笑晚说,2010年他的一名学生考上美国加州大学,为表谢意亲手绣了这幅刺绣。当时学生问他绣什么字好,蔡笑晚选择了这句话。在他看来,一个强大的家庭,应该成为所有家庭成员的宁静港湾,让孩子在港湾里成长、成才。
为让孩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,蔡家先后搬了4次家,如为让大儿子尽早入学,全家特地从莘塍搬到了九里。蔡家有个特殊的“物质”奖励法。六个孩子每人都有一张纸做的“存折”。比如,他出一个题目,让六个孩子去做,谁先做出来,就给谁奖励。当时读高中的大哥没做出来,读小学的小妹却想出了答案。于是,小妹的“存折”上就多了五毛钱的奖励。“存折”上的钱是孩子的,但真要花的时候,还是要“审批”,要经过父母的同意。钱虽不多,却使孩子有成就感。“存折”上钱越多,孩子的成就感就越大。
2006年,蔡笑晚家人募集资金100万元,以蔡笑晚的名义在瑞安设立了“蔡笑晚奖学助学基金”,奖励当地的优秀高考生和品学兼优的贫困生,持续至今。
五个要点:最关键的一点是坚持
蔡笑晚在南京开展家庭教育演讲时提到,教子成才确实是一门精致入微的艺术和学问,有很多方法和技巧。他把他的育子经验和体会概括为5个要点、4个注意、3个关键词、1条秘诀。
5个要点:教育要有爱;要快乐;要与孩子保持密切沟通;要先教孩子做人;最关键的一点是要坚持,有坚持不懈的精神和执着追求的恒心和毅力。
4个注意:要注意走适合于自己的路;父母双方必须全力合作;父母要为孩子抓住每一个关键;家庭教育必须与学校教育密切配合。
3个关键词:早期教育、从小立志、自学能力。
1条秘诀:有梦想就会有奇迹。
蔡笑晚把经验写在新浪博客中和更多家长分享,不少文章阅读量达到20余万人次。有专家觉得,蔡笑晚的教育方法不适用于所有家庭。对此蔡笑晚说,世界上不存在适合所有孩子的教育方式,但对于望子成龙的父母,可以参考他的教育理念,特别是家庭教育的5个要点、4个注意和3个关键词。相信只要家长和孩子努力,都可以做到。
一份坚持:我会用同样的方式去教育孙辈
问:在你眼里,您的家庭“最美”在哪里?
答:撇开家庭和睦、氛围和谐、家庭成员道德素质高这些不说。在我看来,我的家庭美在每个家庭成员都有梦。有梦就有快乐,追梦过程是快乐的,整个家庭也因为有梦有了幸福,有了成就。
比如小女儿天西,从小希望当科学家,梦想成为中国的居里夫人,她朝这个方向努力,并且取得了成绩。比如二儿子天武,从小喜欢管钱,让兄弟姐妹把钱集中到他那里,如今在美国高盛公司当高管,这是一家全球的投资公司。
问:你在《我的事业是父亲》一书中强调父教在孩子成长中的重要性,那母亲呢?在你家,孩子妈妈承担怎样的角色?
答:哈哈,我把书名取为《我的事业是父亲》,是针对现在社会很多父亲忙于事业,放弃了教育孩子责任这一现状而取的,想唤起整个社会的父教意识。
其实在我家,无论在孩子的素质培养上,还是身体呵护方面,孩子妈妈一直参与其中。我也强调,做好家庭教育必须要由父母双方通力合作,思想要统一,要家庭和睦,也只有双方共同努力才能把孩子培养好。我本想写一本书,书名叫《我的事业是母亲》,后来发现名字被别人取过了。
问:如今孩子都事业有成,你的教育理念还会继续吗?
答:会。在一次央视采访中,我曾承诺:假如有来生,我愿再出生在中国,长大后专门当一名老师,带领那些天真烂漫的孩子走成才之路,让他们一个个都成为人才。
很多家长来电或者直接找我,说来生太过遥远,希望我对他们孩子的成才尽一份力。于是我把承诺提前到有生之年。我把我的经验和精力奉献给那些渴望成才的孩子们,特别是那些穷苦的孩子们。把别人孩子的教育当成我的事情,一直奋斗下去。
问:如今你的孩子也都各自成家,你会不会参与孙子辈的教育?教育方式一样适用吗?
答:我有参与,如今6个孩子都已成家,我共有10个孙子、孙女。他们回来过寒暑假时,我会教他们中国古典诗歌、做数学题等,虽然媳妇的文化程度都很高,但我也会以我的理念教育他们。大儿子天文曾对媒体评价我的教育方式,他说:好的东西全世界通用,没有国界。如今,大儿子的两个孩子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就读。
其他浙江“全国最美家庭”候选
吴梅丽家庭
吴梅丽是杭州海关退休职工,她丈夫汪建华原是部队转业。2006年,汪建华在上海确诊为运动神经元病,医学上也叫“渐冻人症”。医生告诉他们,“渐冻人”平均寿命只有2~5年。两人共同搀扶,在渐冻人的“征程”上,走过了8个年头。
胡金凤家庭
在浙江省衢州市衢江区樟潭街道,93岁的胡金凤老人和丈夫育有9个子女,如今,他们都已成家立业,原本的14口之家变成了如今的43口人。多年来,家人之间团结互助、尊老爱幼、亲密无间。
朱江月家庭
1975年,22岁的朱江月嫁给了毛善文。不久,儿子毛一鸣出生。1978年的一场意外事故,夺走了毛善文的生命。朱江月和柴珠本再婚后,依然照顾原来的公婆,家里还添了两位新成员:儿子柴小敏和收养的弃婴柴丽敏。
汪玉婷家庭
12岁时,汪玉婷到医院检查,确诊患上了“肌营养不良症”,身体机能逐渐消失而瘫痪。2002年春节前夕,父亲汪天德意外身亡。为了维持家庭生活,母亲黄根云起早贪黑拼命干活。凭借坚强的意志、对画画的热爱和母亲的细心呵护,汪玉婷克服困难作画,画作多次参加省、市、县有关展览并获奖。
方亚儿家庭
“雪云,你放心走吧,以后你的父母就是我的父母,我会替你给他们养老送终!”19岁的方亚儿握着身患白血病弥留之际的好姐妹董雪云的手,哽咽地说道。一句诺言,方亚儿用了20多年来践行,承载了20年的坚持、20年的情义。
何莲芳家庭
1994年,何莲芳的丈夫曹正贤遭遇了一场严重车祸,脑部和腿部严重受伤,医院一度下发了病危通知书。何莲芳四处借钱,并精心照顾丈夫,5个月后曹正贤奇迹般地苏醒了。曹正贤身体好转后做的第一件事,就是拖着残腿义务清扫村里的马路。夫妻俩还带头为村里修路捐钱。
朱强荣家庭
朱强荣是杭州市一位专职志愿者。1997年2月,朱强荣成了浙江省“身后捐献角膜001号志愿者”。浙江省有6000多人签订捐献角膜器官遗体志愿书,300多人捐出角膜,100多人捐出器官,250多人捐出遗体……这些数据背后,不敢说都是朱强荣的功劳,但他必然起到了一定作用。
蔡小法家庭
1965年,时任杭州韶山中学教师的蔡小法咬破手指,以写血书的方式表达自己去宁夏插队落户的决心。最终,这份心愿成了现实。上世纪90年代末,蔡小法退休后,坚持备课授课,10多年来,他自带一杯白开水,到基层、下农村、去学校,义务讲座近1000场次,听众达数10万人次。
陆凤英家庭
每年的“八一”和春节,陆凤英都会带着慰问品去某雷达站慰问战士们。除了这两个节日,平日里陆凤英也会经常上山看看战士。20多年来,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,陆凤英一家已经不知迎迎送送了多少战士。(温州网)